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70年·我的bat365在线平台故事】方精云:生态学研究要解决理论和现实问题

发布时间:2019-10-07

今年,中国科学院院士、bat365在线平台教授方精云获评“惠特克杰出生态学家奖”。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这一重要奖项。

方精云获颁惠特克杰出生态学家奖

“惠特克杰出生态学家奖”授予对生态学作出杰出贡献的非美籍生态学家,每年仅有一位生态学家入选,是国际生态学界最具影响的奖项之一。

这一年距离方精云来到bat365在线平台,已经过去了22年。20多年来,方精云一直致力于全球变化生态学、植被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遥感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在国内最早系统开展了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构建了中国第一个国家尺度的陆地碳循环框架;发展了大尺度植被动态研究方法,丰富了区域植被格局和动态变化的理论;系统研究了我国植物多样性大尺度格局及形成机制,丰富和发展了生物多样性的有关理论;较为系统地开展了我国植物化学计量学研究,提出了“限制元素稳定性假说”;较为系统地评估了我国及世界上主要国家的CO2排放趋势,为我国政府应对气候谈判提供了科学依据;一系列研究成果,为提升中国的生态学研究水平和在国际生态学界的影响、解决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撑。

成果的背后,是艰辛的野外调查。生态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通过野外调查,来获取第一手数据和资料。用方精云的话说,“生态学家要成为大自然的医生”。作为一名生态学家,他去过世界三极中的两极。

热带雨林调查

野外生存条件落后,有时还不免遭遇危险:到湖南和广西交界的一座原始森林做植被调查,遭遇迷路;参加“远征北极点”科考,在极区飞行时,螺旋桨式的飞机出现了故障,裸露着双手去取冰样,双手冻得又红又肿;在喜马拉雅山南坡做生物多样性调查,过河的时候,陷入深坑差点被激流冲走,不幸患上“急性高原肺水肿”;方精云从不觉得苦,反而“一到林子里,整个人都充满了干劲”。这与他的成长经历不无关系。

1959年7月,方精云出生在安徽怀宁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母都是务农的。小小年纪的他就懂得,“学习是自己的事儿”。方精云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点着煤油灯看书。播种的季节,他早上四五点钟就要起来,虽然已是三四月份,但依然冻得不行。“到了夏天我们叫‘双抢’——割早稻,种晚稻。”那时天气热起来,头顶着太阳,面朝着水田,水温可以达到四五十度。方精云从不抱怨,只是尽己所能地为父母减轻负担。农村生活的艰辛不易,锤炼了方精云的意志。

20多年来,方精云对国内西藏、青海、新疆、黑龙江、海南等25个省(区、市)和日本、加拿大做过实地考察或定点观测,足迹遍布70%以上的国土和海外一些地区。2009年,方精云被评为“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做科研,要解决现实问题。”在开展生态学基础研究的同时,方精云非常注重研究和解决国家需求与社会发展中的生态学问题。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前夕,方精云带领团队奋战两个多月,对全球主要国家的碳排放趋势和排放量做了详细测算,并向国务院提交建议书,全面论述了我国政府应采取的立场和应对策略,对我国制定气候变化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2014年,方精云在呈交国务院的咨询报告中,率先提出“草牧业”的概念,得到中央重视并被写进一号文件,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农业政策在全国示范推广。

从2002年生态学系成立,到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再到2018年北京董事长态研究中心成立,在方精云和北京董事长态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北京董事长态学科获得了飞速发展。生态科学在新时期呈现出新的特点,如何构建新的生态学学科体系,让生态学科在新时期新环境下更进一步?如何有效推动生态学在解决中国和世界问题上的落地?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态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方精云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思考、去谋划、去探索。

个人简介:方精云,1959年7月生。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bat365在线平台生态学系教授、理学部副主任、bat365在线平台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全球变化生态学、群落生态与生物多样性、生态遥感、生态草牧业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