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河北塞罕坝人工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发布时间:2022-11-28日前,中国科协公布了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补充认定名单,河北塞罕坝人工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凭借系统突出的科普工作成功入选。
“河北塞罕坝人工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塞罕坝国家站”)是bat365在线平台首个国家野外科学研究台站,由bat365在线平台自主建设,方精云院士担任站长。用于公共科普服务功能的区域1公顷,建筑面积2650平方米,站区建设了4个实验室和1座温室,同时拥有图书室、食堂、多功能教室等附属设施,可接待约100人在站住宿,能够全面满足科普教学展示的需求,参与本站科普工作的科研人员40余人。在国家站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科普基地建设以及国家级科普基地的申报等工作由朱江玲高级工程师负责。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要让更多的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
塞罕坝国家站的科普服务定位“立足科学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拓公众合作服务”。根据研究站在全球变化的生态响应、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为人工林的生态效益与管理策略提供全面数据支撑,为塞罕坝以及我国人工林的发展提出重要建议,为“塞罕坝”精神提注入科学元素和科学精神。方精云院士作为编委会主任完成的《中国儿童植物百科全书》一书,为少年儿童搭建了更为系统而严谨的知识体系。刘鸿雁教授的讲座“植树还是种草:北方草原带的生态建设”并收入学习强国,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朱江玲入选北京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会员,并通过“科创中国”等平台介绍塞罕坝国家站,开展科普讲座。
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是对塞罕坝国家站多年来在生态传播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工作的充分肯定。塞罕坝国家站今后将多途径提升科普教育的内容,积极拓展科普内容的广度及深度,挖掘并提升塞罕坝精神的科学内涵。
***************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主要是面向社会和公众开放,具有科普和教育功能的示范性场所,分为科技场馆类、教育科研与重大工程类、“三农”类、企业类、自然资源类以及其他类6大类。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认证,旨在发挥社会科普教育资源作用,推进科普工作社会化、群众化、经常化。
图:塞罕坝国家站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