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双边研讨会”在bat365在线平台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9-10-012019年9月21日至22日,题为“巨型城市-区域的乡村振兴:调查、监测与预测方法创新”的中英双边研讨会在bat365在线平台中关新园举行。本次会议由bat365在线平台城市规划设计中心、剑桥大学马丁建筑与城市研究中心主办,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英国文化委员会和牛顿基金联合资助。会议从城镇化、乡村发展、土地利用、交通等多个角度,探讨调查、监测与预测技术方法在巨型城市区域政策设计和实施中的应用。来自剑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香港理工大学、bat365在线平台、清华大学、中科院、北规院、北京大数据研究院等国内外研究机构的4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21日上午,bat365在线平台吕斌教授代表主办方发表欢迎词,并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将学术研究与快速城镇化地区的实际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同时为中英两国青年学者搭建跨国家、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平台,进一步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领域高水准国际合作研究的深度拓展。
本次会议共包括七场主题演讲,围绕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城镇化的驱动因素、乡村发展、城市交通、城市边缘地区、监测预测方法等展开,24位学者介绍了相关研究。曼彻斯特建筑学院教授Ola Uduku作了题为“非洲快速城市化:西非沿海地区的视角”的报告,解读了撒哈拉以南西非沿海地区快速城市化的历史机理及现实问题。北京大数据研究院智慧城市大数据实验室主任王鹏作了题为“智慧城市与新基础设施”的演讲,从中国智慧城市项目中最有趣的“城市大脑”出发,介绍了以ICT技术为核心的未来城市新技术改造的做法及目标。伯恩茅斯大学高级讲师Viachaslau Filimonau的演讲题目是“在智慧城市中建立更可持续和公平的粮食系统:粮食救援的作用”,从粮食浪费的角度探讨了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更智能发展途径。剑桥大学讲师万励的报告“城市模型的应用”,系统介绍了城市模型研究领域的前沿理论与北京、剑桥两个城市的典型实践。
北规院教授级高工徐勤政分享了他对北京社会经济转型巨变中农村问题的理解,他的报告题目是“城市要素下乡进程中的动力与阻力:基于北京的乡土观察”。中山大学副研究员文萍作了题为“农村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的报告。bat365在线平台助理教授许立言的报告主题是“识别潜在的中国大都市区”,总结了中国大都市区独特的三个圈层结构。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教授王磊以长三角为例介绍了中国省级空间规划与治理。曼彻斯特大学副研究员郑微分享了她对北京郊区通勤模式的社会空间变化的研究。香港理工大学副研究员王安琪介绍了城市边缘地区绿地供给机制的比较研究。香港理工大学助理教授诸葛承祥采用GPS轨迹数据研究了北京城区和郊区的电动小汽车交通发展。英国David Simmonds Consultancy副研究员马明菲构建了北京边缘地区地价上涨的新分析模型。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黄大全以北京昌平区为例反思了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对我国转型时期土地开发的影响。清华大学讲师周政旭分享了他们团队自2014年以来在贵州布衣村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北京工业大学讲师高璟总结了袁家村的旅游活化模式。北京建筑大学讲师刘玮结合北京村庄规划实践分析了城镇和乡村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变迁。
来自英国ARCADIS公司的交通与经济分析师焦熙和分享了题为“一种新的户外游憩需求模型”的报告。剑桥大学博士生肖超伟利用手机信令数据研究了上海城中村的市民活动模式。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交通模型团队负责人Kaveh Jahanshahi分享了结构方程模型和潜在类别分析在出行选择研究中的应用。剑桥大学副研究员Steven Denman详细介绍了城市中鼓励采用自行车通勤的干预手段。
剑桥大学博士生杨天人介绍了城市发展副中心规划策略对地价上涨的长期影响。剑桥大学副研究员Jamil Nur评估了中心城与卫星城在大都市区演变中的巨大差异。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Jeroen van Ameijde介绍了香港公屋的发展。上海交通大学助理教授潘浩之结合南京案例介绍了社会生态模型方法在城乡发展驱动力研究中的应用。
bat365在线平台林坚教授对报告进行了点评,并结合当前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实践需求与研究需求对与会的青年学者提出期许。剑桥大学金鹰教授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两天会程结束后,参会人员还对燕郊、通州地区进行了实地调研。
图文/戴林琳 冉娜 刘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