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出彩城环人 | 杨皓哲:因为热爱,无惧风雨
发布时间:2019-05-10杨皓哲,16级硕士自然班,环境科学专业,从大四就开始跟随现在的导师——刘峻峰授进行科研项目的研究。在自己的不断努力和导师的精心指导下,素质综合测评排名:2/38,2018年发表SCI论文3篇,均为一作,荣获2017-2018年国家奖学金。
“还好,还好”
取得如此多的成绩,面对大家的赞誉,杨皓哲却只是羞涩一笑,“还好,还好”是他对自己现阶段成绩的评价。在他看来,这些荣誉是对过去努力付出的肯定,但这都已成为过去,如果沉迷其中,很可能会成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他坚信,只有忘记过去,从头开始,才能开拓未来,闯出一片新天地。
从他的话语中,不难看出他为人的谦虚以及对学术的热爱。为什么会有写论文的意向呢?“做着做着就有那个想法了”。因为喜欢,所以一切都顺其自然,不带有任何目的性和功利性,只是因为喜欢。
“他是我一生的引路人”
很多人在大四的时候面临工作与继续读书的难题,同样杨皓哲也不例外。
杨皓哲说到:“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不一样,我对自己的专业比较感兴趣,大学能够给我很好的平台,能够提供给我施展自身才能的空间;并且我比较喜欢大学的环境,有很浓厚的学术氛围和科技创新氛围,能够让我潜心钻研自己喜欢的方向。”
于是杨皓哲在大四的时候决定从事科研工作,到了刘峻峰老师的组里开始了研究。在刘老师和师兄师姐的帮助和鼓励下,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研究兴趣。“刘峻峰老师会根据你的兴趣帮你选择一个合适的课题,然后带着你一起做,手把手教。他会和你一起讨论,交流想法。包括我第一篇论文,其实开始写的并不理想,但是导师会帮我过一遍,然后逐字逐句地修改。”亦师亦友,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更是一直影响、激励着杨皓哲。
“坚持了总会有收获”
任何人每一次的成功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汗水与心血付出,幸福从来不会从天而降,荣誉更不可能唾手可得。一篇论文,从开始写到最后录用,可能需要花费半年或是更长的时间。
“磨半年时间很正常。” 杨皓哲说得很轻松,但其背后的艰辛可想而知。“对于一个点,重复计算,不断否定,不断修改,这是常有的事。如果想要在更好的期刊上发表文章,就必须准备充分,并且有好的想法。”
“孟靖师姐在我第一篇论文的完成过程中给了我很多建议和帮助,使得我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刘老师则对我的文章要求严格,一次又一次要求我完善论文。在修改论文的过程中,学习了英语论文写作的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通过阅读文献和与导师每周的meeting使得我产生了很多新的研究想法,组里的师兄师姐也都帮助我学习不同的模型来实现我的研究设想。每一篇论文完成后,刘老师都会鼓励会继续深入研究,挖掘更多的内容,从而能使我的研究从点到面铺开。”杨皓哲如是说。
“未来如临,亦可期”
我们通常会调侃说:优秀的人往往还比你努力。可能乍听上去比较“扎心”,不过我们得承认,事实确实如此。
“多看看身边优秀的人,自己就会有压力,有了压力才有动力。我们需要明白自己需要做什么,自己想要什么,构思好怎么做,怎么行动,这样自己真实的行动才能跟得上。”杨皓哲一旦有任务在身时,就尽快落实,完成一个任务之后一般会休息一段时间,再想想接下来有什么好做的。
人的一生无数个瞬间无论好与坏,都可以构筑成独特的一个人,同时,并不是成功的瞬间便是下一次成功的铺垫,失败的瞬间意味着你未来将一事无成,因果很复杂。“我觉得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即可,也许老了再回首,看到一次次成功或者失败,都是构筑我一生的重要的经历。”“蝴蝶效应”盛行了那么多年,也许瞬间并不能成为恒久,但在浩瀚星空下,所有的一瞬都可以被放大成永恒。一瞬与永恒,往往只是一念之差。
岁月如梦,青春如歌,趁着自己现在还年轻,多出去走走看看,体验一下不同的生活。对杨皓哲来说,学习之路没有终点,获得国奖并不足够,未来的路还有很长。无论是不久后的离开家乡赴美求学,亦或是远方难以预测充满挑战的未来人生,他都整装待发,用十分的真诚和勇敢面对困难和考验。每一次挑战都让他成长,每一个决定都深思熟虑,每一个脚印都充满意义,他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永远在路上!
师兄寄语:研究生期间要确定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然后为之努力,当然,研究生首先要完成基本的科研任务。
撰稿:杨怀志
编辑:张晶晶
审核:柴腾